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Regeneron ISEF)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学术影响力最广的中学生科研赛事,每年吸引着来自70余个国家近千万名学生的目光。这项由美国科学与公众协会主办、麻省理工学院官方推荐的竞赛,不仅是青少年科研能力的试金石,更是通往世界顶尖学府的重要跳板。2025年总决赛进入倒计时阶段,本文将全面解析这一"科创天花板"赛事的核心要素与晋级策略。
一、赛事核心架构
自1950年创立至今,ISEF已形成完善的竞赛体系。参赛者须为9-12年级中学生,需以1-3人团队形式完成持续不超过12个月的原创研究项目。竞赛涵盖物理、化学、计算机、工程学等22个学科领域,要求参赛者完成全英文论文撰写、科研海报制作及现场答辩三重考验。
全球总决赛每年5月在美国举行,其选拔机制采用严格的层级筛选制度。所有参赛者必须通过遍布全球的附属赛区(Affiliated Fairs)选拔,每个赛区的晋级名额由ISEF组委会与承办方协商确定。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陆地区目前仅保留CHN008外籍川赛作为官方认证通道。
二、中国学生晋级路径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通道
该通道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涵盖数学、环境科学等8大学科。晋级路线需经过市/区赛、省赛、国赛三级选拔,最终通过中国科协冬令营遴选出国家代表队。
需特别关注2026赛季暂未开放官方报名窗口。
英才计划培养体系
针对现届高一学生(年级排名前10%或综合前15%),通过数学、物理等5个基础学科的市级选拔、省级评审,经历为期1年的导师培养后,参与国家级选拔。
该通道2026年名额暂未公布。
ISEF四川科学工程大赛
在中国境内就读的9-12年级外籍学生可通过ISEF四川科学工程大赛参与选拔,2024年晋级名额由5人缩减至3人。
香港地区学生则需通过香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资格。
三、国际参赛版图
美国本土选拔:采用州级附属赛制,如加州学生需先通过地区赛、州赛两级选拔,各州晋级比例存在显著差异。
加拿大新规:2024年起取消海选机制,改为从上届CWSF全国赛银奖项目中选拔20个,最终确定8-10个晋级项目。
新加坡通道:通过SSEF科研赛事选拔优胜者,要求参赛者为本地学籍(不含国际学校)的中学或预科生。
四、评审体系与奖项设置
评分准则
研究问题 (10 分)
设计与方法 (15 分)
执行:构建与测试(20 分)
创造力 (20 分)
Presentation (35 分)
- 海报(10分)
- Interview(25分)
奖项体系
包含学科奖与特别奖两大类别。学科奖按22个领域分设四等,特别奖则聚焦顶尖项目,包括:
年度创新者奖(George D. Yancopoulos Innovator Award)
青年科学家奖(Regeneron Young Scientist Awards)
戈登·摩尔奖(Gordon E. Moore Award)
值得关注的是,二等奖及以上获奖者可获得小行星命名资格,该荣誉由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认证颁发。
五、赛事核心价值
学术公信力背书:评审团包含诺贝尔奖得主及领域权威学者,获奖论文多达到SCI期刊发表标准。
能力多维验证:要求参赛者具备跨学科整合、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及学术写作等综合能力。
全球视野拓展:总决赛云集各国科研新锐,形成独特的国际学术交流生态。
六、2026赛季备战策略
理想备赛周期应涵盖12-18个月,分三阶段推进:
选题立项期(赛前12-10月):结合前沿领域与个人专长,完成创新性课题设计
研究执行期(赛前9-3月):规范实验流程,建立完整数据体系
成果转化期(赛前3-1月):完成论文撰写、海报设计及模拟答辩
随着科研竞赛全球化趋势加剧,ISEF的选拔标准呈现两大新动向:一是更加注重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二是强化研究伦理审查机制。
全网首发!扫码添加顾问老师!
领取2024ISEF最新作品集!
如果你想参加SSEF,为明年的ISEF早做准备,或想了解ISEF其他各国的附属赛事,扫码即可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