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晚,2024年ISEF全球总决赛于美国洛杉矶落下帷幕。来自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青年科学家经过激烈的角逐,各大重量级奖项也终于揭晓啦!那么今年中国学生表现如何?为什么这么多牛娃都在卷ISEF?
今年共有57支中国队伍(包括大陆中外籍学生、港澳台学生,去年同期54支)闯入决赛。其中,来自于中国大陆的队伍有30支(去年26支)、在中国就读的外籍学生队伍5支(去年5支)、港澳台队伍22支(去年23支)。
来自中国大陆的的30支队伍中,共有8支队伍(去年11支)获得奖项。获奖学生分别来自于:上外附中、上海包玉刚、北师大附中、广州执信、上海星河湾(2支)、华师大二附中、以及杭州外国语学校。
5支外籍学生队伍中有3支获奖,均来自于上中国际。22支港澳台学生队伍队伍中,6支获奖。
整体来看,中国学生和上海学生的获奖都出现了明显下滑!
扫码了解ISEF竞赛辅导/免费领资料
还可以预约讲座!直播间也会有重磅福利赠送哦!
为什么大家都在卷ISEF?
1.社会知名度
ISEF,全称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是一个拥有七十年历史的国际性竞赛。它由美国科学与公共服务协会(Society for Science & the Public)在1950年创办,后来由英特尔公司和再生元制药公司赞助。ISEF被誉为“小诺贝尔奖”、科学竞赛“世界杯”和“科创天花板”,这些美誉足以证明其在学术界的崇高地位。
ISEF评审团队也极具权威性,每年邀请超过一千名来自不同科学和工程领域的专家担任评委。这些评委不仅拥有博士学位或8年以上的科研经验,还有不少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2. 入围率极低
ISEF每年吸引来自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万学生参加。然而,最终只有不到1800人能够入围5月份的总决赛,入围率不到万分之三。以2022年为例,全球约有700万高中生提交项目参赛,最终只有1779名选手(50%女性,48%男性)和1410个研究项目入围。入围选手代表了6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63%来自美国,37%来自其他国家。年级分布方面,9年级占7%,10年级占20%,11年级占49%,12年级占48%。
在这1779名选手中,大约四分之一可以获得各类奖项,包括21个类别中的一到四等奖以及各类大奖和专项奖。总决赛获奖率极低,进一步证明了ISEF的含金量。
3. 名校争相邀约
ISEF的获奖学生常常受到顶尖大学的青睐。例如,帝国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招生官都会密切关注ISEF比赛。帝国理工学院的招生官Catherine Eames甚至表示,他们时刻准备从ISEF中选拔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