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0年创立以来,ISEF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学生科学竞赛。被誉为青少年科学竞赛的“世界杯”,ISEF为全球的青少年科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的舞台。许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学生时期都曾参加过ISEF,这也使得大奖赛被称为诺贝尔奖的摇篮。
参赛要求
通过所在地区的关联赛事进行选拔;
9-12年级在读的学生(不分国籍);
在全球赛当年的5月1日前不满20岁;
英语为唯一官方语言;
每个学生只能参加一个项目的比赛。在5月全球赛之前,项目可以包括不超过12个月连续的研究;
可以个人参赛,也可以组队参赛。如组队参赛,每个队伍不超过3名学生。
ISEF有哪些难点?
1.极高的学术要求:
ISEF对参赛者的研究题目要求创新性、原创性和学术深度,需要参与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2.需投入大量时间:
参与ISEF需要花费长达半年的时间,涉及背景知识提升、研究主题讨论、实际研究、报告撰写等多个阶段,对研究领域的背景知识要求高,整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3.获奖机率极低:
ISEF是一项高度挑战性的竞赛,每年有大量学生参赛,但获奖名额非常有限,因此除非作品突出,否则获奖机会较低。
4.竞争压力:
参与ISEF的学生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因为这是一项难度高、时间长、获奖机会低的活动,学生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压力。
5.资源需求:
ISEF要求高品质的作品,这意味着学生需要进行正规的研究,可能需要在学校实验室或家中进行实验研究,并且需要获得相关的资源和支持。
竞赛奖项
ISEF的21个参赛类别分布设置一、二、三、四等奖
每个参赛类一等奖中评选特别奖项:
George D. Yancopoulos Innovator Award
Regeneron Young Scientist Awards (2)
The Gordon E. Moore Award for Positive Outcome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Craig R. Barrett Award for Innovation
Robert Horvitz Prize for Fundamental Research
Peggy Scripps Award for Science Communication
如果你想了解ISEF的具体时间线、全球各地的ISEF附属赛,ISEF备赛策略,打算参加ISEF或做长线学术规划,那就快来找顾问老师咨询吧!